![](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5-min.png)
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总面积737平方公里,辖8镇5乡2个街道,377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
郏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周设邑,秦置县,是张良故里、龙凤之乡、三苏瘗处、知青圣地。目前,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3处、“中国传统文化村落”15处、“河南省传统村落”62处。1955年,毛泽东为郏县写下光辉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与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相对应,近年来,63万郏县人民在郏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宜居、平安幸福”新郏县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建设作为强县富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五大理念”,取得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双丰收”,奏响了科学发展的新乐章。
近年来,该县先后荣获“全国法治创建工作先进县”“全国‘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可再生资源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河南省对外开放先进县”“河南省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并被授予“中国书法之乡”“中国唐钧基地”“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健康小城”“河南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河南卫生县城”“河南省园林县城”等称号。
1
郏县安良神前:
无中生有崛起陶瓷产业园
宽敞、洁净、明亮的厂房内,机器轰鸣,成千上万块各式各样的瓷砖在长达800多米的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上“缓缓前行”,最终被工人师傅装进包装箱,运往全国各地;富丽、堂皇、气派的展厅内,顾客如织,赞声不断。窑变万千的唐钧工艺制品让顾客看得眼花缭乱。这是记者12月20日在郏县安良神前陶瓷产业园内的豪派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和任氏瓷业有限责任公司唐钧展示馆看到的场景。
安良神前陶瓷产业园位于郏县城北20公里处,北与中国钧瓷之都——神垕镇相毗邻。郏县县委书记韩宏亮介绍,这里黏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以神前陶瓷产业园区所在地的神前、赵楼、塔林坡3个行政村为中心,方圆60公里内的陶土储量在10亿吨以上;石英岩储量在6000万吨以上;紫砂土的储量在1亿吨以上,能满足200条大型陶瓷生产线使用上百年。
安良神前陶瓷产业园始建于2003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放到集约的发展历程。为打造园区发展“升级版”,近年来,安良镇党委、镇政府以突出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为主线,围绕“产业规模化、生产环保化、产品精品化”和“引进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的发展思路,变“拾到篮子都是菜”的招商引资方式为招商选资,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或镇长带队的招商小分队,奔赴东部沿海陶瓷产业发达地区以及省内禹州、长葛等地,重点锁定有经济实力、有市场前景的大企业大项目入驻产业园区,实现了园区脱胎换骨的华丽转身。国内第一条环保科技型陶瓷企业豪派陶瓷有限公司、中国唐钧名窑任氏瓷业等先后入驻园区。
为给入驻企业创造良好创业平台,该镇牢固树立“厂内的事情企业办、厂外的事情政府管”的理念,先后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对神前陶瓷产业园设施配套改造,启动了园区道路、自来水、天然气、电力及排水、排污管网建设,建成了35kV产业园专用变电站,实现了集聚区内通信网络覆盖齐全,修通集聚区内3条总长2公里的水泥路,修建了宽8米的陶瓷主干道,安装路灯,铺设下水管道。同时,栽种了4500棵绿化树,对园区道路和厂区进行绿化。新建了大型休闲广场,配套开发了神前社区、神前钧瓷古镇新集等多个高档住宅小区。同时,还紧紧抓住途径园区北部、正在建设的三洋铁路机遇,在园区规划建设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三洋铁路神前物流园。建成后年货运吞吐量达400万吨,对打破郏县交通运输制约及陶瓷产业园区产品外运具有重大意义。
据史料记载,唐代郏县周边瓷窑众多,陶瓷业十分兴盛。1962年和1983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冯先铭曾两次来到郏县黄道、谒主沟古窑遗址考察,他根据在这里发现的碎片、窑具等实物研究测定,得出窑址系“唐钧窑”。为恢复郏县唐钧烧制技艺,加快郏县唐钧产业发展,安良镇党委、镇政府积极争得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成立了郏县唐钧产业发展领导机构,健全了唐钧产业发展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在融资、用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唐钧产业发展的措施,同时,还不断加大对郏县唐钧品牌宣传力度,组织唐钧企业参加各类陶瓷艺术展览、大赛,引导唐钧企业积极开发适应当代需要的新技术、新工艺,涌现出了中国唐钧名窑、任氏瓷业董事长任继伟,唐钧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传奇钧窑总经理李俊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从事唐钧产业的企业家、艺术家。2014年12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郏县为“中国唐钧基地”,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荣获此项荣誉的区域。
安良镇党委书记卢卫阳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安良神前陶瓷产业园区已入驻豪派、华泰、银泰、中佳、强玉、任氏等大型陶瓷企业68家,年产量达到4亿件(套)。产品主要有仿古建筑瓷、工业陶瓷、日用瓷、卫生瓷、工艺瓷、出口炻瓷等八大类别300多个品种,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园区已形成了以陶瓷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运输、包装、餐饮等产业配套、功能基本完善的现代化陶瓷生产集散地。2016年,园区产值预计将达到45亿元,增加值达1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12000人以上。目前已被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级产业园区。
2
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成就“中国铸铁锅之乡”
生产车间里,炉火升腾,铁水耀眼;经过打磨、烤瓷、按把、质检等程序的各式各样铸铁锅,被装进包装箱运往省内外市场;月进万余元薪酬的技术工人,各司其职、精心工作。这是记者近日在郏县广天现代厨具产业园区看到的场景。
郏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丁国浩告诉记者,郏县广天现代厨具产业园现已入驻铁锅生产及配套企业65家,其中铸铁锅企业46家。园区安排就业人员达15000余人,年产各式铸铁锅7000万口,年产值达15.6亿元以上,利税1.3亿元,铁锅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毫不夸张地说,目前这里是全国最大的铸铁锅生产研发基地,被誉为“中国铸铁锅之乡”。
郏县广天现代厨具产业园位于郏县广阔天地乡,这里曾因毛泽东同志的亲笔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而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知青运动的发源地”。近年来,为把该乡具有传统优势的铁锅产业培育成为特色产业,推动乡域经济发展,助力农民增收,郏县广阔天地乡党委、政府以赵花园村为中心,辐射该乡石庙、苏庄、杨庄、青龙庙等村,规划建设了占地3平方公里的郏县广天现代厨具产业园。并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做到了水、电、路、气“四通”,实现了园区“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建成了标准化厂房5.6万平方米。为拉长铁锅产业链条,实现专业化生产,该乡采取招商选资等办法,先后引进铁锅配套企业40多家,产品涵盖锅把、锅盖、锅边、涂料、包装、物流配送和餐饮、住宿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从原料购进到产品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条。先后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河南省专业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厨具专业园”称号。
为实现企业“抱团取暖”,规范行业经营行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该乡还引导企业成立了郏县广阔天地乡铁锅行业商会和铁锅行业互助基金会。商会制定了章程和公约,对行业内部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等进行规范,发布产品质量信息,设立举报热线,引导会员企业相互监督。互助基金会注入担保资本金1000万元,以解决企业发展出现的应急融资困难。
近年来,广阔天地乡党委、政府还把打造现代厨具产业园升级版作为推动铁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对铁锅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不断促进产业升级。聘请上海一家专业研究机构,编制了郏县铁锅产业长远发展规划。鼓励企业与清华大学、北京冶金研究院、郑州大学等相关领域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合作,还积极争得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建立了目前国内唯一的铸铁锅研发中心。投入1000万元,建立了河南省铸铁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成为河南省铁锅业地方标准的主要参与者和制定者。加大人力和财力投入,加快技术研发,使铸铁锅生产技术保持了全国领先地位。目前,已开发出电磁炉专用锅、“真不锈”系列铁锅等10多个新品种,受到消费者欢迎。
广阔天地乡党委书记郭大敏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园区内已培育出“华邦”“美伊厨”“豫花园”“中帅”4大自主品牌,开发出30多个品种系列、380多个型号的炒锅、汤锅及煎盘,其中“华邦”“豫花苑”“美伊厨”荣获省名优产品称号,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部分高档产品远销美、韩、俄和欧、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爱仕达”“美的”“九阳”“苏泊尔”等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3
郏县供电:
优质服务护航县域经济发展
“要不是郏县供电公司在第一时间给我们企业架设了专用供电线路,我的企业就不会按预定的计划投入生产。供电公司为企业优质服务的这种精神真让我们感动。”12月21日,记者在安良陶瓷产业园区采访时,郏县豪派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启雄告诉记者。
据来自浙江的投资商李启雄介绍,他一期投资5.5亿元,在安良神前陶瓷产业园区建成了国内第一条环保全自动内墙砖生产线,并于今年3月正式投产。为了及时解决企业投产后的用电问题,郏县供电公司于今年年初,投资80多万元,为公司架设了一条长达2000多米的35千伏安专用供电线路,确保了企业按时投产、生产正常。
这只是国网郏县供电公司优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国网郏县供电公司总经理窦君逢告诉记者:“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中,郏县供电公司时刻秉承‘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通过建设无缝隙全覆盖的电网,让光明播撒郏县的山山水水,用服务点亮群众心中的明灯。”
近几年,多年不遇的干旱及寒流天气,使郏县电网经受了严重冲击,郏县电网的“先天不足”日益凸显。为服务好县域经济发展,郏县供电公司确立了“12345”发展思路,具体为“一体、两翼、三点、四面、五力”,即紧紧围绕电网建设这一“主体”,以农网发展上台阶、农电管理上水平专项行动和农电体制改革为“两翼”,着力抓好安全、效益和服务三个重点,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能力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依法治企水平、全面提升“三个建设”水平,持续增强止滑力、牵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和执行力,推动电网跨越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电力能源。
今年5月31日,平顶山市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2016年第一批工程开工仪式在茨芭镇竹园沟村举行,平顶山供电公司与郏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郏县小城镇电网改造升级和“井井通电”工程合作协议。为彻底解决堂街镇的10千伏堂喷线路“卡脖子”问题,国网郏县供电公司总经理窦君逢将现场会开到了田间地头,冒雨沿10千伏堂喷线全线了解情况,对工程的关键问题和重要节点现场商讨解决办法。
一座座变电站建成投运,一条条线路纵横阡陌:35千伏安北变电站增容改造为安良陶瓷园区发展提供充足能源,110千伏孙沟变电站建设为三洋铁路及西部乡镇保驾护航,35千伏王集变电站项目将为郑万高铁提供优质电能保障,110千伏卢寨变的开工建设将彻底解决广天铁锅生产园区电能不足的制约。
为支持郏县现代农业发展,郏县供电公司紧密结合新一轮农网改造及“农田机井通电”工程,为现代农业园区架设线路50000余米,新增台区50余个,增加电灌面积27824亩。开辟服务现代农业“绿色通道”,依托13个基层供电所成立共产党员服务队,为现代农业园区开展定时服务、上门服务,“零距离”服务特色农业发展。建立现代农业园区档案,开展定期走访和回访机制,专人负责园区用电问题。电力的充足供应和优质服务为现代园区发展提供了保障。目前,郏县初具规模的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34个,总面积4万余亩,年产特色农产品30多万吨,年销售额5亿多元。
国网郏县供电公司还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大力开展“电力安全进校园”“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者活动,“电力萤火虫”志愿者服务品牌得到广大客户信任和赞誉。在全县13个客户服务中心建立了硬件先进、服务规范的营业窗口,提高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全社会监督。进一步加强窗口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定期开展“电力顾问进企业”活动,了解用电情况,提高供电水平。开展“企业面对面、上门寻短板”活动,虚心征询客户对公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查找服务短。推行行风建设月、季、年度分析会制度,深入开展行风整顿和明察暗访,在行风评议中连续多年位列全县公共服务行业第一。近几年来,该公司先后荣获“郏县十佳和谐单位”“郏县纳税明星企业”等荣誉,并被县政府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十三五”期间,郏县电网投资规模将实现历史性突破,总投资达9.7亿元,新建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7座,扩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临沣变),新建35千伏变电站4座,增容改造35千伏变电站5座,新建35千伏线路4条,新建(改造)低压配电台区803个。
4
郏县妇幼保健院:
为妇女儿童健康筑起防护长城
“平民医师”谢守祯诊室里里外外,排起了长长的等待就诊的儿童父母;儿童康复中心内,身体欠佳的不同年龄儿童正在接受着无微不至的康复诊疗;10多个孕妇科病房里,数十位“准妈妈”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等待着她们幸福时刻的到来。这是记者12月22日在郏县妇幼保健院看到的情景。
郏县妇幼保院院长王江定告诉记者,该院在郏县县委、县政府和郏县卫计委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妇幼保健院400多名医务工作者,以深入开展向中国医师奖获得者谢守祯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妇幼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全县妇女儿童健康筑起了一道防护长城。郏县也因此荣获全国首批100个“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区)”“国家卫计委妇幼健康服务先进集体”,郏县妇幼保健院也先后荣获“全国百佳保健院”“全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等多项荣誉。
建硬件完善服务网络。县妇幼保健院制定了妇幼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指导乡镇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职责和协调工作机制。按照“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积极筹集资金,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已开放床位230张,设有孕产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儿童保健部、综合康复部、医技保障部五大业务管理部门,拥有宫腹腔镜、电子阴道镜、四维彩超、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DR诊断仪、钼靶X光机、红外线乳腺诊断仪等百余件先进的医疗设备。该院还积极推进基层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自主研发了适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框架下的妇幼保健服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从免费婚检开始到叶酸补服、孕期保健、孕产妇住院分娩、住院分娩补助、妇女病查治、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等服务的预约提醒、信息统计等信息互联互通的分站式服务、全线式管理,极大地推动了县域内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创新服务方法,开通了保健院微信公众平台和母婴热线咨询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建立的“云”平台,为妇女儿童健康提供便捷优质服务。
强队伍提升服务质量。郏县妇幼保健院把强化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的有力抓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年度妇幼保健工作计划,要求全院从事妇幼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分包乡(镇)督导指导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开展。规范召开妇幼例会,每月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不断提高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组织知名妇幼专家到该院进行技术培训,适时组织技术骨干到市级以上医院学习。该院还成立了孕产妇急救技术专家组,24小时为孕产妇急救提供“绿色生命通道”。定期开展全县产科病例审评和孕产妇、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近两年,该院年围产保健和儿童保健科门诊人次年增长率达35%以上。
落实医改政策惠民生。为保证每一位妇女儿童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该院在确保各项医改及惠民政策得到稳固落实的同时,积极开展全国妇幼健康优质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不断改善服务设施,完善服务流程,极大改善了妇女儿童的保健及就诊体验。2015年,全县孕产妇保健建卡率98.19%,系统管理率97.24%;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96.3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6.14%;该院孕产妇保健建卡1291人,儿童保健建卡4257人,为10021名新人进行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婚检率达90.82%,为宫颈癌免费检查20524人次,乳腺癌免费检查2013人次,累计发放叶酸48000瓶,服务人群达9498人次。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7.24%,住院分娩率达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达标率96.3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5.43‰,婴儿死亡率3.50‰,新生儿死亡率2.05‰,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达90.82%。为提高居民妇幼卫生保健意识,让群众了解国家在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免费婚前保健、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免费两癌检查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该院印制了妇幼医学保健宣传册50万余份,发放到全县各行政村妇女手中,并采取刷写墙体标语、设置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栏、出动宣传车、制作电视专题宣传片等方法,不断扩大宣传覆盖率,提高群众知晓率。